听道热门话题

2013-07-03 15:36:01.

我思故我在——群贤相会,激扬在听道(一)

6月26日晚7时许,闸北区恒丰路上的浦西洲际酒店门口,不断有年轻的身影询问酒店工作人员如何到达“听道讲坛”的所在地。在洲际会议中心的剧院厅门口工作人员忙碌的做着登记,而剧院厅内已经基本坐满。场内观众不抬头看看讲坛,他们在期待来自不同领域的俊贤——媒体人、大学校长、艺术家、律师、电视主持人、社会活动家的分享。

7时30分,随着主持人蒋昌建先生站在讲坛中央,当晚的“听道讲坛”正式开始。蒋先生一贯的极智妙语,让场内气氛活跃起来,随后他顺势请出了第一位嘉宾林明杰先生,《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他既是作家、画家,也是态度鲜明的艺术评论家。

林先生的演讲主题是《宋元之后无艺术》,乍一听似乎有些绝对化。林先生不慌不忙,用1组西方油画和1组宋元以来的画作进行对比,再回溯到1组中世纪西方的画作和1组晋代以后唐以前的画作比照。他的结论是西方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在追求艺术上的变化和创新,而中国艺术则从形式、格调和内涵方面日渐保守,重继承无创新。“艺术的精神何在?”林先生以名作《蒙娜丽莎》入手,分析了它在整个西方世界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幅画作极大的推动了当时欧洲文明的演进。在中世纪,欧洲的画家擅长画的是精美华丽的宗教作品,而对于普通的人则没有画家敢于去碰触,《梦娜丽莎》却第一次把画笔对准了普通人,而且画的那么美。林先生还对伦勃朗《夜巡者》这一作品做了剖析。反观中国,中国宋元以后的艺术,日渐少了包容的胸襟,用工艺内涵代替了艺术,无创新,只继承。他呼吁更多当代中国艺术家,回到人生、关注人性,表达关于人的一切。林先生的演讲引起了热烈的掌声,主持人蒋昌建先生做了简短总结之后请出了第2位嘉宾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 。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俞先生是地理领域的学者,先后担任过几所学校的校长,却要主谈《新媒体时代的沟通》。他首先以一则关于华东师范大学食堂涉嫌使用地沟油的微博故事发端,从微博的缘起、调查、澄清到同学认清微博背后的事实真相的肯定与赞赏,他都主动积极参与。他认为,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新媒体对社会能见度和透明度的促进,但是也增大了信息不对称性,甚至造成一定程度和范围的信任危机。回到他本人,他说了对“什么是校长的工作”的看法,并做了中西对比。在他眼中,不管校长要做什么,认真听取各种声音,让学校的计划变为行动,取得更多的理解共识,都是校长必须做好的。随后,俞先生从他开通人人网账户说开,介绍了他对论坛(BBS)、人人网、微薄等新媒体的使用,甚至他最近也开通了微信,他说之所以改变平台,就是为了不断地适应不同时代的学生的变化,直接听取他们的声音。最近媒体报道频仍的“大学生呼吁宿舍装空调”事件,俞先生其实在几年前已经用各种方式去和学生沟通解决空调问题,包括网络线上、现实线下的会面等等,最终获得学生的谅解和支持,并获得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顺利解决了学生的诉求。最后,俞先生总结了自己使用新媒体的心得体会:明确有限目的,心里清楚要达成什么,在线与线下互补;正确对待自己,比如微博不适合辩论;追求沟通的效果,学会使用网络语言,使用新一代人的表达符号。虽然在校长的演讲过程仍然带着领导那样的指导性意见但绝不少风趣之语,而现场的观众的掌声总是随之响起。有人也记下了他的妙语“沟通能够越发平等,沟通也就越发真实,沟通越发真实,也就越可能直达人心。”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Not ? 登出.

请输入评论内容